国内外纯化水储存分配系统清洁消毒方式评估报告

2025-07-29

国内外纯化水储存分配系统清洁消毒方式评估报告

一、当前主流清洁消毒技术及国际应用现状

(一)热力消毒技术

1.巴氏消毒法

工艺参数:

——80°C-85°C维持30-60分钟

中国企业应用:

——占比约45%,广泛应用于化学制药企业、中药制药企业、食品保健品生产

国际应用:

——欧美传统药企仍保留,但新建项目占比已降至20%以下

核心优势

——无化学残留风险(符合ICH Q3D元素杂质指导原则)

—— 设备投资成本低

   ——验证流程成熟(符合EMA Annex 1修订版要求)

主要局限:

——能耗成本高(年运行费用约8-15万元)

——对嗜热菌(如枯草芽孢杆菌)灭杀效果有限(D值>2分钟)

——系统降温阶段易形成二次污染风险区。

2.纯蒸汽灭菌

应用场景:

——主要用于注射用水系统,纯化水系统应用不足5%

技术短板

——设备投资高

——对管道系统热膨胀系数要求严苛

——不适用于UPVC/乳胶/硅胶等不耐热材质组件

(二)化学消毒技术

1. 臭氧消毒系统

技术指标

——溶解臭氧浓度0.1-0.3mg/l

——接触时间15-30分钟

——半衰期约20-30分钟(20°C条件下纯水)

中国应用趋势:

——生物医药制药领域采用率超60%

——2023年后新建项目占比达58%

国际认证状况:

——通过FDA现场核查案例占比72%

——EMA GMP Annex1(2022)推荐技术

优势解析:

——6个数量级杀灭效率(对大肠杆菌ATCC 25922)(log10的6次方)

——氧化还原电位(ORP)可达700-800mV

——可实现CIP在线消毒(减少停机时间40%)

风险点:

——不锈钢316L材质腐蚀速率0.02mm/年,对304不锈钢腐蚀率更高

——硅胶密封件老化加速(寿命缩短20-30%)

——因对管件腐蚀容易产生红锈

——臭氧03泄露风险(职业接触限值0.1ppm/8小时)

2.过氧化氢消毒

典型工艺:

——浓度3-5%(w/w)

——循环温度40-50°C

——接触时间60分钟

中国市场渗透率:

——约15%,主要集中在外资企业

技术特点:

——灭菌能力强(可达到SAL 10⁻⁶水平)

——残留分解产物仅为H20和02

——生物膜去除效果优于臭氧(对24h生物膜清除率达99.8%)

经济性分析:

——药剂成本约80-120元/次(20m'系统)


——材料兼容性验证成本高(约5-8万元/项目)

二、中国制药企业特有挑战及适应性分析

(一)能源成本敏感性

巴氏消毒vs臭氧消毒能耗对比
消毒方式
单次消毒能耗
年运行成本
碳排放量
巴氏消毒
80-120 kWh
8.5-15万元
52-90吨CO₂/年
臭氧消毒
30-50 kWh
3.2-6.8万元
18-35吨CO₂/年
适应性建议
——北方高电价地区(>0.8元/kWh)优先选择臭氧系统
——南方丰水期电价优惠地区可保留巴氏消毒

(二)合规性特殊要求

中国GMP附录1(2023修订版)重点差异

——增加"消毒效果持续监测"要求(需每季度进行生物负载趋势分析)
——明确"消毒周期验证"要求(至少包含连续3次成功实施数据)
——强调"风险评估"前置原则(需采用FMEA等合适方法识别消毒盲点)
(三)设备材质兼容性
国内常见材料制约
——部分企业仍使用304不锈钢管道(不耐臭氧腐蚀,建议更换为316L)
——硅胶密封件使用普遍(臭氧环境下寿命缩短至6-12个月)
——UPVC管道系统(限制巴氏/纯蒸汽消毒应用)

三、2025年最优消毒方案推荐

主流推荐方案:臭氧消毒+UV持续消毒组合系统

技术配置

——臭氧发生器(产量5-10g/h或依据实际情况计算确定 + 循环泵(扬程≥30m)
——紫外模块(双波长254nm+185nm主要消毒后消解臭氧
——PLC全自动控制系统(含HMI人机界面)

核心优势

微生物控制效果

——可实现≤10 CFU/100ml的稳定控制(优于药典标准10倍)
——生物膜清除周期延长至6个月(传统方法为3个月)

经济性提升

——系统投资回收期约2.5年(基于能耗节省)
——年维护成本降低40%(对比化学消毒方案)

合规适配性

——符合NMPA最新《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(2023年修订)》
——支持电子数据审计追踪(符合GAMP 5要求)

实施要点

——臭氧浓度监测点设置(至少3处:发生器出口、储罐、回水口)
——温度补偿控制(25°C以上时自动降低臭氧暴露时间)
——惰性气体保护系统(防止臭氧泄漏浓度>0.1ppm)

四、实施路径与验证要点

(一)系统设计关键参数

臭氧消毒系统

——接触时间:≥15分钟(按 worst-case最低流速计算)
——溶解臭氧浓度:0.2-0.3mg/L(维持时间≥30分钟)
——脱臭氧装置效率:出口臭氧浓度<0.05mg/L(在水中相当于0.05ppm,这里注意
          和空气中臭氧浓度换算不一样,空气中1ppm=1.96mg/立方米,有文献按2.12计算或
           者2.0mg计算,在水中,1ppm=1mg/L)

循环流速

——主管路:1.5-2.0m/s(形成湍流状态)
——支管段:≥0.9m/s(防止死角)

(二)验证方案框架

DQ阶段

——材质认证(316L不锈钢含碳量≤0.03%,最好用316L,不宜选择SUS304)
——死角计算(≥3D原则验证)
——CFD流体模拟(确认无流速<0.3m/s区域)流体力学 (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,简称 CFD)

IQ/OQ关键项

——臭氧浓度探头校准(使用0.1-0.5mg/L标准溶液)
——温度分布均一性(各点温差≤2°C)
——自动控制系统响应时间(<10秒)

PQ执行要点

——连续3次成功消毒循环,
——生物负载连续监测7天(每天取样)
——最差条件挑战试验(降低臭氧浓度10%情况下验证)

(三)维护管理体系

预防性维护计划

——臭氧发生器:每运行使用200小时更换臭氧管或依据额定电流确认臭氧管的完好性
——紫外灯:运行时间累计≤2000小时需更换
——传感器校准:至少每季度1次

监测计划

——消毒前:纯化水微生物数量
——消毒后:纯化水微生物数量
——趋势分析:每月进行控制图分析(休哈特控制图)


     从上面看,纯化水储存分配系统臭氧消毒臭氧消毒在医药企业具有方便,经济,效果好的优点而使用率较高,这也是欧盟推荐和认可的方式,其最大的优点是无化学残留。过氧化氢消毒原理和臭氧雷同,但是成本高一些。
      但是,我们却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,就是储存分配系统的材质问题,臭氧,过氧化氢消毒,管道等是以316或者316L为主,但是我们一般企业都是sus304,而臭氧对sus304的腐蚀更甚,容易破坏管道表面钝化膜,易于引发产生红锈。容易造成硅胶垫片老化和脱硅化物,引发不挥发物上升。
     因此最好的消毒方式还是巴氏消毒,如果不太考虑投资和成本。最好的办法是采取纯蒸汽发生器配套使用,纯蒸汽冷凝后具备注射用水标准,属于无任何污染和腐蚀的消毒方式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
阅读19
分享
下一篇:这是最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第一篇
写评论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