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DA为什么不认同“人为差错”是偏差的根本原因

NAI GMP1001
2025-05-04

客观上说,所以的偏差都是人为原因导致的,因为“标准”和“程序”无一不是“人”制定、审核、批准,“人”才是质量体系4M1E中最大的“变量”。


一、FDA对“根本原因”的预期
1. 系统性视角的监管要求   
   FDA强调,根本原因分析需聚焦于“系统性问题”(如流程缺陷、资源不足或管理失效),而非个体操作失误。 若仅将偏差归因于“人为错误”,可能掩盖以下关键问题:
   
- 流程设计不合理(如缺乏防错机制);
   - 培训不足或效果未验证;
   - 设备维护缺失导致性能漂移;
   - 质量文化薄弱,员工不敢上报偏差。


2. 操作错误与系统缺陷的区分   
   根据《生物统计学》教材的定义,操作错误(如称量失误)属于“可避免的人为差错”,而系统误差(如仪器校准偏差)是“由固定因素导致的定向偏差”。 FDA要求通过RCA工具(如5Why法、鱼骨图)追溯至管理层责任,例如:
    - 管理层是否提供足够的资源支持合规操作?
   - 质量体系是否设计了有效的防错机制?
   - 历史偏差趋势是否未被识别并纠正?


3. CAPA有效性的依赖条件   
   FDA警告信中反复指出,若纠正与预防措施(CAPA)未针对系统性根源,则无法防止偏差复发。 例如,若仅对操作员进行“再培训”而未优化易出错的工艺流程,同类问题仍可能发生。


二、三个FDA警告信典型案例分析
案例1:印度Wintac Limited公司

- 缺陷描述:   
   该公司无菌工艺模拟试验中多次出现阳性瓶(微生物污染),但调查仅归因于“操作人员未遵守规程”,未分析环境监控数据、设备灭菌程序或人员培训记录。
FDA质疑点:   
   1. 调查未覆盖“人、机、料、法、环”全要素(如未评估HVAC系统是否导致交叉污染);   
   2. 未追溯历史偏差(类似污染事件在过去6个月内已发生3次);   
   3. CAPA仅要求“加强人员纪律”,未升级无菌操作区的环境监测频率或改进设备清洁程序。
☞后果:FDA要求独立第三方对无菌工艺进行回顾性评估,并暂停该公司相关产品进入美国市场。

案例2:印度Claris Lifesciences Ltd.(注射液可见异物投诉处理不当)
- 缺陷描述:多批次注射液因可见异物被客户投诉,但公司调查结论为“灌装线操作员分心导致玻璃碎屑混入”,未扩展调查至其他可能受影响的批次。
FDA质疑点:   
   1. 未验证灌装线设备的机械稳定性(如是否存在玻璃瓶破裂的固有风险);   
   2. 未分析供应商提供的玻璃瓶质量数据(如内表面光滑度是否达标);   
   3. CAPA仅对涉事操作员进行处罚,未改进设备维护计划或引入自动检测系统。
☞后果:FDA要求公司重新评估所有灌装线批次的风险,并提交设备升级方案。

案例3:某海药业(数据完整性及OOS调查失效)
- 缺陷描述:   
   实验室多次出现OOS(超标结果),调查报告将原因归结为“分析员计算错误”,但未审查原始电子数据、未评估色谱系统是否出现基线漂移
FDA质疑点:   
   1. 未使用统计学工具(如控制图)分析OOS结果的趋势;   
   2. 未调查实验室管理层的责任(如是否因KPI压力导致数据篡改);   
   3. CAPA计划缺乏独立性(由涉事部门自行制定,未引入外部审计)。
后果:FDA将华海药业列入进口禁令清单,并要求其聘请第三方顾问进行全面质量体系评估。


三、FDA对RCA的核心要求与制药企业的应对策略
1. RCA工具的科学应用
   FDA推荐使用5Why法、鱼骨图等技术,确保分析深度。 例如,在“操作员未遵守规程”的案例中,连续追问可揭示根本原因:   
Why 1:操作员为何未遵守规程? → 培训不足;
   Why 2:为何培训不足? → 培训计划未基于风险定期更新;   
   Why 3:为何培训计划未更新? → 质量部门未分配足够资源。


2. 历史偏差的趋势分析
   企业需建立偏差数据库,定期(如每季度)分析重复性事件。 例如,若某设备在3个月内引发5次偏差,需评估其是否达到生命周期终点,而非仅依赖临时补救。

3. CAPA的闭环管理
   FDA要求CAPA需包含明确的验收标准与跟踪机制。 例如,针对设备维护的CAPA,应记录维护后的性能验证数据,并在6个月内复查偏差发生率。


不正确行为的逻辑分析

行为不正确的原因逻辑分析

四、总结


FDA拒绝接受“人为错误”作为根本原因的逻辑链清晰:操作失误是表象,系统缺陷是本质。 通过上述案例可见,企业若仅停留在表面归因,将面临产品禁售、品牌声誉受损等严重后果。


FDA的监管核心是推动企业从“归咎于人”转向“优化体系”,确保药品质量源于设计(QbD)和持续改进。


【正确观点】

     人为错误是个“大垃圾桶”,偏差调查碰到点技术难度就退缩,就把“人为错误”随意往里面丢,敷衍了事,自欺欺人,浪费精力和时间,而不是真正的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和持续改进,因为CAPA除了培训还是培训,好糊弄,好简单,除了培训就没法采取其他措施,比如:待岗、转岗、甚至是开人,招聘更有经验和资质的人…,不是人为错误不能是根本原因,而是你不能针对根本原因采取有效措施,又何能能做到闭环?又怎么能验证其效果?只能靠运气和瞎编的想象力。

     设备、物料等制造要素既有上限也有下限,其动作和表现可验证,而“人”既没有能力上限也没有能力下限,不具备可验证性。没有最合适的人,也没有任何一个始终都合适”。人本向善,皆为修行,虔诚者自会找到根因持续改进,亵渎者却是找个人当借口,敷衍了事,罪孽深重”。




阅读7
分享
下一篇:这是最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第一篇
写评论...